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研史學史工作,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、學術體系、話語體系,充分發揮史學知古鑒今、資政育人的作用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遵循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:“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!”
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,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,并強調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。
馬克思主義政黨要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,實現崇高使命,必須勇于自我革命。當前,我們黨自身及黨所面臨的形勢都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,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應對內外形勢變化的必然要求。
黨的十九大,“習近平強軍思想”寫入黨章,成為我們黨建軍治軍奮斗創造的一項根本成就,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“軍事篇”。
習近平強軍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軍事篇,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,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、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根本引領和科學指南。
未來產業是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化后形成的前沿產業,對經濟社會變遷起到關鍵性、支撐性和引領性作用。
數字時代背景下,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有利于推動制造業增長的動能轉換、技術創新和價值鏈提升,是破解制造業現階段發展困境的客觀要求。
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,頂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。上海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,須從這三方面著力,推動全球頂尖人才集聚,使更多全球智慧資源、創新要素匯聚上海、為我所用。
今年1月初,中國分別迎來與烏茲別克斯坦、哈薩克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紀念日。
2021年,我國粗鋼產量達10.3億噸,同比下降3%,這是過去6年來我國粗鋼產量首次同比下降。作為全球最大粗鋼生產國,我國主動壓減粗鋼產量,意在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三重壓力。加快完善疫情精準防控體制機制,減少對服務型消費的沖擊。
在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背景下,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,農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的作用日益顯著。
與此同時,我國貨物進出口呈現高速增長態勢,貨物進出口總額再創歷史新高,其中進口、出口分別比上年增長21.5%、21.2%,貿易結構正在持續優化,實現了以內需拉動進口、外需促進出口的目的。
當前,數字貿易快速發展并成為國際貿易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,引發國際貿易格局變革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刻調整,同時也賦予了經濟全球化新的內涵。
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,是黨中央面對國內國際形勢深刻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,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。有利于適應全球價值鏈分工新變化,獲得更高的貿易利益,加快貿易強國建設。
對此,需因地制宜、精準施策,找到推動區域數字經濟協調發展的現實路徑,進而更好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、推動高質量發展。